Search

《漫遊的技術》

#明太子書單

前陣子接受 方言文化‧Ba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漫遊的技術》

#明太子書單

前陣子接受 方言文化‧Babel Inside 的邀請,為一本讓人讀起來心情很愉快的書《漫遊的技術》寫了序。

究竟「漫遊」是什麼?

隨著時代更迭,人們漫遊的方式有什麼樣的改變?

在無法旅行的日子,我們可以如何腦內漫遊?

邀請大家一起來翻開這本書,相信它能給你一個嘴角上揚的下午。

➡《漫遊的技術》https://bit.ly/3cSlhbH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藉著寫推薦序時也回顧了自己在臺北,倫敦以及東京三個城市的漫遊回憶,分享給大家💖

推薦序
理直氣壯漫遊去!
/明太子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「原來漫遊除了浪漫,也可以是一件理直氣壯的事!」

  翻開《漫遊的技術》,才讀完作者自序和章節目錄,我便忍不住心跳加速了起來。

書中對於「漫遊」的歷史追溯及定義令我印象深刻,不論是在十九世紀,或是如今的二十一世紀,漫遊都是一件既浪漫又奢華的事,只是它已不再是特定人士的專利,只要願意撥出時間,任誰都能輕易做到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回溯我的人生,不論是在臺北、倫敦或東京,我都非常樂在漫遊。除了城市本身非常有趣、瞬息萬變之外,在不同狀態下,漫遊所能給予我的能量和靈感都不同。

  從前還在臺北念書或工作時,不論搭公車或捷運,我都很喜歡刻意提前兩、三站下車。臺北那些商店密集的街道真是精彩,我可以先去書店逛一逛,接著去服飾店走走;餓了就轉進小巷找美食;逛夜市也有新發現;下起雨了就找間咖啡店坐著等雨停。

  倫敦大概是我走了最多路的地方,光是欣賞沿路美麗的建築和街景就讓人心曠神怡;持續挑戰遠距離漫遊,也開始了我一邊走路、一邊思考的習慣。記得當時碩士班的論文題目和內容,就是在一次次的城市漫遊中覓得靈感。

  到了東京生活之後,我更是完全沉浸在漫遊裡。

東京二十三區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與風景。

我很喜歡坐在有著對外窗的咖啡店,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,其穿搭和舉止就和雜誌內頁一般精彩有趣。

當了媽媽之後,仍不減我對漫遊的熱愛。我幾乎隨時都在研究推著嬰兒車或騎媽媽腳踏車的行程,那是我從來不曾見過的東京風景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如同作者所言,漫遊不僅能協助你適應一個新地方,我更覺得那些看似毫無目的的漫遊過程,在寫入你的靈魂記憶體後,會在將來的人生裡無限回甘。

  漫遊更有趣之處在於,即使不出門、不搭交通工具也可愉快進行。早有厲害的漫遊者探索過許多地方,並將這些奇妙的歷程,以鉅細靡遺的文字、影像或是旋律記錄下來。

你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媒介當成任意門,讓靈魂任意移動地理位置、時間軸與所處的社會階層。為此,讀書、看電影、聽音樂甚至冥想都算是漫遊,且不受時間、地點的限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一邊漫遊、一邊閱讀的書。全書以簡單易懂的章節,有系統地介紹了各種漫遊的做法,並透過「漫遊大哉問」,蒐集了許多人的想法,除了進一步釐清漫遊的意義為何之外,也整理出漫遊的許多好處。

不論你是漫遊初學者或老手;喜歡精心規劃路線或不設定目的地;喜愛親近大自然或待坐在辦公桌前漫遊,都能在書中得到許多靈感。
  現在就放下手邊的雜務,理直氣壯地漫遊去,去找尋那些藏在生活各個角落的美好細節吧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➡《漫遊的技術》https://bit.ly/3cSlhbH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